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校招生监察机构职责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5:27:55  浏览:986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校招生监察机构职责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教育委员会办公厅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校招生监察机构职责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1995年3月31日,国家教委办公厅


为切实加强高校招生监察工作,特制定了《关于普通高校招生监察机构职责的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普通高校招生监察机构职责的暂行规定
一、为使招生监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招生质量和招生计划的完成,结合近年来招生监察工作的实践,特制定本规定。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内应设立招生监察领导小组,下设招生监察办公室(为非常设机构)。
三、招生监察领导小组由招生委员会负责人任组长,其他成员由纪检监察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干部组成;招生监察办公室由招生监察领导小组牵头,教委纪检组、监察处(室)干部和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干部参加。
四、招生监察办公室是招生监察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招生监察领导小组及招生监察办公室,均在本级招生部门和本级政府纪检监察机关双重领导下,负责本辖区招生监察工作,并接受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和纪检监察机关的指导。
五、招生监察办公室负责检查本级招生办公室及在本辖区内的招生工作人员执行招生政策和纪律的情况,表彰遵纪守法的好人好事,查处招生过程中的违纪案件。各级及各校招生工作人员应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并积极配合做好招生监察工作。
六、招生监察办公室参与招生工作的全过程,着重在考试、录取等环节实施监督,保证监督到位,切实维护考生和招生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七、招生监察领导小组成员和招生监察办公室负责人在自己职责范围内提出建议和意见。遇有不明确或有异议的问题,应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反映;重大问题,应向国家教委纪检组、监察局、高校学生司等有关司局报告。
八、根据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管理处罚暂行规定》和《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处罚暂行规定》及本省、市、区制定的有关规定,招生监察办公室有权对招生违纪案件进行调查处理,或提出处理建议转有关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处理。重要案件,须上报国家教委纪检组、监察局和高校学生司。
九、招生监察办公室监督检查招生工作,重点应检查招生办公室和高等学校内部制约机制及接受外部监督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和招生工作人员严肃执纪、廉洁自律情况。防止招生和监察以外部门的人员插手和干扰招生各个环节的工作。
十、招生监察工作人员应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熟悉业务,勤于调研;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徇私情,秉公执纪;并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宣传教育意识。
十一、成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学校的招生监察工作,参照此规定精神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浮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浮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

云府办〔2009〕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云浮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评审暂行办法》业经市政府四届三十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O九年一月十二日







云浮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评审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落实省政府《印发广东省促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的通知》(粤府〔2006〕123号)中关于设立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要求,结合《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评审暂行办法》、《云浮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云浮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云浮市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云浮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以下简称市科技突出贡献奖)将纳入云浮市科学技术奖管理范畴,其推荐、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三条 市科技突出贡献奖授予在我市从事自主创新工作,为建设创新型云浮做出重大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的候选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或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二)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技创新工作。

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导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的候选人。

第四条 市科技突出贡献奖每两年评审一次,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可以空缺。

第五条 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和若干学科(专业)专家组成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专家评审组,负责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的评审工作;市科学技术奖评委会办公室负责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的组织工作。

第六条 市科技突出贡献奖专家评审组(以下简称专家评审组)负责候选人的初评工作。专家评审组根据当年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候选人推荐情况,从具备资格的专家学者中选聘7-9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2名。

第七条 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的候选人由下列单位推荐:

(一)各县(市、区)科学技术局;

(二)市直有关单位、驻市省属有关企业;

(三)经市科学技术局认定的符合规定资格条件的其他单位。

第八条 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的候选人实行限额推荐,各推荐单位在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当年下达的限额范围内进行推荐。

第九条 推荐单位推荐市科技突出贡献奖候选人应当征得候选人的同意。推荐单位和候选人应填写推荐书,提供必要的证明或者评价材料,推荐书及有关材料应当完整、真实、可靠。

第十条 专家评审组以书面评审、会议评审方式进行,书面评审方式以结合综合评价方法产生初评意见;会议评审方式由专家评审组以无记名投票表决产生初评候选人名单,初评候选人必须获得到会专家评审组成员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第十一条 专家评审组可根据需要到初评候选人单位进行考察。

第十二条 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采取会议评审方式对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的初评候选人进行综合评审。综合评审由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以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产生拟奖人名单。综合评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委员参加,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拟奖人选应获得到会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通过,其结果方可有效。

第十三条 市科技突出贡献奖评审实行回避制度,与被评审的候选人有利害关系的专家或委员应当回避。

第十四条 市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将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定的拟奖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 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由市人民政府颁发,奖励经费由市财政预算安排,总经费40万元,奖金金额为每人20万元,其中5万元奖励个人,15万元作为课题研究经费。

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的推荐、评审、授奖的经费管理,以及奖金分配使用,按照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论合同诈骗罪
  
李卫存 张守玲


  [摘要]合同诈骗罪是一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犯罪,从犯罪构成的角度看,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犯罪客体为复杂客体,包括公私财物所有权、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犯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的直接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了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财物。
  合同诈骗罪与一般性质的合同欺诈行为、诈骗罪及其他类似的诈骗犯罪之间都存在着严格的界限。

  [关键词] 非法占有;合同欺诈;合同诈骗



  [目录]
  引言
  一、合同诈骗罪的含义及其性质
  二、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三、合同诈骗罪的认定
  四、合同诈骗罪的定罪处罚
  结论




引言
  在一九九七年刑法修改以前,是不存在“合同诈骗罪”这一独立罪名的,合同诈骗行为被作为普通诈骗行为规定在诈骗罪中,一九九七年刑法修改后,合同诈骗以及许多金融诈骗从普通诈骗罪中被分离出来,发展为独立的罪名。

  一、合同诈骗罪的含义及其性质
  (一)合同诈骗罪的含义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办法,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1]
根据我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行为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
  1、在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能力、或明知没有有效担保的情况下,采取虚构主体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的方式与对方签订合同的。
  2、隐瞒真相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或者明知不符合担保条件的抵押物作担保的。
  3、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款、货物、预付款或者保证金定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后逃匿的。
  4、通过签订合同获取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定金或者保证金后,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或将上述款物挥霍浪费,致使无法返还的。
  5、在没有实际履行能力的情况下,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6、合同签订后,无正当理由中止履行合同,不退还所收定金、保证金、预付款等的。
  7、合同签订后,以支付部分货款、开始履行合同为诱饵,骗取全部货物后,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或者双方约定的付款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不支付其余货款的。
  8、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只有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了诈骗行为,且骗取了对方当事人较大数额的财物的才构成合同诈骗罪。因此行为人实施了以上诈骗行为的,只能认定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了诈骗,要判定其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还要看诈骗数额是否达到了追诉标准中的“数额较大”。
  综上可知,合同诈骗罪是一项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且达到“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
  (二)合同诈骗罪的性质
  合同诈骗罪是一项违反国家市场经济管理法规,干扰国家对市场经济的正常管理工作,损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的违法犯罪活动,其所侵犯的客体是对方当事人对财物的所有权、国家对市场经济的正常管理及正常运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从犯罪对象的角度看,合同诈骗罪所直接作用的是,合同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同时还严重影响公平竞争、协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发展和完善及国家对经济合同的正常管理制度,我国刑法将合同诈骗罪,纳入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之中的第八节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罪一节中 ,充分表明合同诈骗罪是一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性质的经济犯罪。
二、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一)合同诈骗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合同诈骗罪发生在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其犯罪主体要求行为人必须是经济合同的当事人,却不以特殊的身份作为构成要件,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
  对于自然人而言,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对于单位而言,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30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单位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其中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依法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及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但个人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而专门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成立以后以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主要活动的均不包括在内。机关和团体则包括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同时单位犯合同诈骗罪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单位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员对该单位在对外交往中的诈骗行为是明知的默许或指使;二是非法所得归单位所有或基本归单位所有。
  (二)合同诈骗罪的客体为复杂客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保证。合同诈骗直接使对方当事人财产减少,侵害其财产所有权,同时,极大地妨害了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发展和完善。合同诈骗是行为人以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欺诈的方法,隐瞒事实真像,骗取对方财物,直接破坏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制度,严重打乱了国家对市场的管理秩序,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2]可见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
  (三)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且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